查看原文
其他

i-Refill | 38年前,他们决定带8090后走在时间前沿

在给童年补票的 IDG资本 2023-07-11

#i-Refill

欢迎回到i-Refill!汲取社会要闻、市场趋势、创业故事,为周中的自己充电。

11月5日,4K修复版《天书奇谭》登上大银幕。这部诞生在38年前的优秀作品,是继《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之后我国第三部动画长片,也是中国动画又一里程碑式的创新。

《天书奇谭》的故事非常简洁:在天庭工作的袁公私私带天书下凡,刻在人间某处石洞里,结果被三只狐狸偷学。狐狸修炼天书法术后,危害百姓,最后由天鹅蛋化为人形的蛋生和袁公一起消灭了狐妖,保得一方百姓平安,而影片结尾,袁公因私盗天书、泄露天机,被回了天庭。

没有传统动画片的圆满结局、突破认知的怪诞角色造型,让《天书奇谭》在近40年内不断被所有看过它的观众咀嚼、回味,因为强有力地创新而生机勃勃。

向来对创新充满热情的IDG君当然要好好了解、分享这部优秀作品的高光点。

本文将从《天书奇谭》的剧情和美术设计为切入点,你一起走进来自1983年的前卫的动画电影。

全文共3468

阅读时间约5min




不只给小孩看的动画电影


即便到现在,很多人也仍然认为“动画片是给小孩看的”。而38年前,《天书奇谭》的主创团队从创作伊始,就决定不做只给孩子看的动画片。


想要探究其剧情的创新性,需要回到1980年代初。彼时BBC带着一个“有关中国神话故事”的剧本找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想出资合拍一部动画长片。

BBC提供的原始剧本糅合了大量中国神话故事,角色繁多、线索杂乱。美影厂同意了BBC的合拍提议,但前提是由中方负责剧本的重新创作。


这里,IDG君请大家歪楼细想:《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宝莲灯》等陪伴8090后长大的经典动画,是不是都可以在宝藏IP《西游记》、《封神演义》和其他民间神话中找到对应?

但《天书奇谭》的故事并不能从我们熟悉的本土神话中找到出处,因为,当时的上美影决定创作一个从头到脚原创情节的动画片。

 

彼时负责重新编剧的是《哪吒闹海》的编剧王树忱和儿童文学作家包蕾。他们从原剧本中发现了《平妖传》中的狐狸精故事,于是决定抛弃所有故事线索,只挑《平妖传》中的几个鲜明人物进行再创作。

《平妖传》是《三国志》作者罗贯中编写的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惊不惊讶?),二十回后由“三言二拍”中写出“三言”的冯梦龙增补改编,成为明末以来通行的四十回本。

《平妖记》明代刻本照 

《平妖传》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中并不算起眼,全书讲述北宋民间的狐精学道,也是偏成人向的市井小说。在“动画片就是给小孩子看”的年代里,《天书奇谭》的主创并没有因为这样的“少儿不宜”而放弃,反而从中提取出了“老少咸宜”的设定:


原著中的白云仙君化名袁公,贯穿故事起始;蛋子和尚变成了可爱的小胖孩儿蛋生;三只狐狸精被保留,担负起漂亮怪异的绝对主角与反派角色重任。


剧本采用了“串烧”方式进行剧本编排,将许多传统民间故事融在一起,这在当时颇有颠覆性。“过去我们剧本不能这样编的”,导演之一的钱运达曾回忆,“串起来违反了过去我们编剧人的一套规律”。


孩子的世界里本应善恶分明,但《天书奇谭》的剧情设计充满复杂色彩,在当时的动画电影剧情中理念超前:

在以往众多神话传说的叙事当中,天庭大多与封建等级制度终极象征划等号,玉帝是懦弱无能或冷酷无情的。而《天书奇谭》中的玉帝在袁公初次盗取天书时,仍能念及旧情,没有按天规处死他。这一举动实现了功能上的剧情推动,也让玉帝角色多了人性。


而看似与盗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有相似性的袁公,在偷看天书时并不是抱有“为了解除人间疾苦”的高尚初衷,仅仅是因为“看守天书三千年却从未得见”而想一睹为快。看书后,又得知“天道无私、流传后世”的箴言,想要把天书传递给世间更多人。


作为反派,三只狐狸作恶多端、祸害百姓,可他们作为集体从来不离不弃。面对“猪队友”瘸腿狐狸阿拐,老狐狸从来只是教训几句,从没想把没用的他驱逐——反派形象身上,也多了一分可爱。



与一般动画片不一样的是,《天书奇谭》的大部分故事是通过反派角色来进行叙事的。虽然在影片的海报上,两个正面角色蛋生和袁公占的面积最大,看起来好像是主角,但其实二人在片中出场的时间极其有限,远不及三只狐狸的戏份多,且本片大部分时间也是展示三只狐狸为祸人间的过程,蛋生与他们之间的缠斗也是难分胜负,最后靠着“天降神兵”一般的智慧,才将三只狐妖彻底击败。


PS:BBC彼时不看好更新的剧本,资金迟迟不到位。被“鸽”的美影厂早已启动创作程序决定自行拍摄。于是,一部合拍片就此夭折,却由此诞生了一部从指导思想到创作方式都有别于其他中国美术片的动画作品。



有趣的主创团队
打造奇、趣、美的先锋美学

“奇谭”的“奇”,远远不止上文所提及的剧情架构,走在时间前面的还有超前的美术设计。在钱运达导演的回忆中,主创团队的宗旨是怎么有趣怎么玩,创新到极致。


《天书奇谭》的创作班底汇聚了当时动画界最有趣、有创新意识的一群人:

导演王树忱、钱运达,分别留学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前者创作了《哪吒闹海》(编剧、导演)、《山水情》(编剧)等,后者导演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邋遢大王奇遇记》等动画佳作。

配音团队中,丁建华为“蛋生”配音,毕克为“袁公”配音,苏秀、程晓桦、施融、曹雷、尚华等配音艺术家,均为这部动画奉献了精彩的声音演出。

美术团队,《天书奇谭》角色形象设计的负责人是南京《新华日报》美术编辑柯明。为了使人物造型更具有独特性,柯明把潜心研究的中国民间的艺术、绘画、雕塑、玩具、戏曲元素全用到人物造型创作中,因此,《天书奇谭》的美学是多维立体的。

《天书奇谭》分镜头剧本

影片中很多在当时“非主流”的反派角色形象来自于戏曲造型,如狐女的斜眼、两片腮红,是吸取了京剧旦角脸谱的造型艺术特点;


县令是借鉴了丑角形象,夸张地采用削尖的鼠脸和鼠须来加强他的“猥琐”形象,连乌纱帽都有铜钱元素;


比县令官位更高的府尹,如果还是按照县令的思路使用戏曲造型就缺少突破感,所以,柯进创造的县令的造型灵感来自民间纸马上的神仙,并且与县令相比,府尹身材浑圆且笨重,几乎没有大幅度动作的同时眼睛却十分活络,非常新颖地突出了他道貌岸然的特征。


小皇帝的整体造型则更有“器具”感,看起来像便宜的小玩具:脖子是一根细木棍,硕大的头可以自由转动,使得角色设定进一步脱离了“人性”。

诚然,这些迥异于日常、违背现实规律的设定,在我们的童年记忆中是“可怕”的,但更是充满吸引力的。

再谈场景设计。天马行空的的剧情,融汇各类民间艺术形式的角色与难被关注但饱含山水画底蕴的背景画面一起,共同绘制了8090后潜意识里中国鬼怪美学的底色。


而在国画悠远恬静的意境中加入诙谐的戏曲人物动作,在当时是从未有过的创新结合。


一些情节的设计也远远领先当时的动画电影架构。很多人的“童年阴影”,也许包含到现在看来都很前沿的一幕:狐狸盗得天书后兴奋异常,这时灯光突变,音乐响起,两只妖狐竟然快速扭动起来秀了一段高超的舞技——这是好莱坞歌舞片盛行时最常用的手法。这段在昏暗灯光中进行的舞蹈,和80年代初期年轻人偷偷举办的私人舞会气氛非常相似)。

类型片形式的加盟却配之中国民俗狐狸精的外形,和影片中骤变的灯光、夸张随意的舞蹈、弥漫的烟雾一样,完美地呈现了荒诞诡异的气氛。十四年后,迪斯尼巅峰大片《狮子王》中有相似度极高的情节:刀疤害死木法沙后,同样的得意忘形,在洞窟里和众鬣狗跳了一段《I Just Can't Wait to Be King》。

夸张的肢体动作和灯光的配合,真的太前卫了!


最后,再聊聊配乐与音效。曾为《大闹天宫》《牧笛》《小蝌蚪找妈妈》等经典国产动画配乐的著名作曲家吴应炬,将传统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融合创新,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具有超前意识——这比《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还早了3年。

这是一张有声音的GIF,我知道你心里在唱了



上美影负责人提到,此次《天书奇谭》公映,除了致敬经典,也想鼓励当下的动画创作者们从中找回中国传统叙事的内核与当年改革开放之初的实验先锋气质。

首映会上,已高龄92岁的钱运达导演也到达了现场。他说:没想到《天书奇谭》在38年后依然有人喜欢,对他们,对很多字幕上多年不见的名字来说,是很大的安慰。

而IDG资本认为,感谢38年前的他们创作中历久弥新的颠覆性作品,得以欣赏这样的作品,是一代人的安慰。

无论在艺术还是在任何领域,敢于突破创新的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在任何时代都散发独特魅力。我们始终在发掘并陪伴走在时间前沿的企业,想让他们走的更安心、更长远。


参考资料:

[1] SIFF导赏 | 童年记忆中的乱力怪神

[2] 烹小鲜 | 《天书奇谭》38年之后,前卫依旧

[3] 灼见 | 时隔38年回归,《天书奇谭》这一幕让网友泪奔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636529253&ver=3427&signature=RKJO9ocV2Db-mmVXpXmwpteKkqNHniO8uOaHJpIoO1p9NxOttX37gLSthySoBsokr4oRC4-yG3VjE8F*RSTUNmtP*xH3jqK5Ra1r9QB8PNfL2oIN3RATCXys4MoVYkXm&new=1


 也许你会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